【企业新闻】聂俊峰校友在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毕业典礼致辞


发布时间: 2023-06-27 | 作者: 

6月26日,京华世家董事长聂俊峰先生应邀出席母校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毕业典礼,并为2023届毕业生致辞。聂俊峰先生感人真挚的发言和充满期许的祝福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以下是发言详情。


各位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我是2002年毕业的财经新闻专业第一届毕业生聂俊峰。非常荣幸作为校友代表参加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2023年毕业典礼,见证老师、同学和家长们这一共同的历史时刻。首先我要向每一位同学表示祝贺,祝贺你们圆满完成学业,即将翻开崭新的人生篇章。

 

我出生在“汾水之畔、河东古郡、后稷故里”的山西运城稷山县普通农民家庭,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一个标准的“凤凰男”。1998年以当地文科高考第一名的成绩主动报考中央财经大学财经新闻专业。由于那个年代的高考制度“先报志愿后考试”、招生与考试信息不对称,我们班很多同学都跟我情况相似,大家都是基于对财经新闻专业的憧憬而高分报考。来了之后才发现我们是第一届学生,而且在中央财经大学并不属于主流优势学科。大学四年期间不同院系和专业的攀比“互撕”,我们都曾经经历过。但是我想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大家:人生的剧本不是由大学的专业决定;职业的赛道也从来不会一成不变。学历深造的路上还有多重选择,社会的大学也会赋予每个人不同的专业选择和职业归宿。美国最重要的开国元勋之一的约翰·亚当斯曾经写道:“我必须研究政治和战争,因此我的孩子们能够学习数学、哲学、地理、博物、造船、航海、商业和农业,使得他们的孩子们可以学习绘画、诗歌、音乐、建筑、雕塑、织物和瓷器。”知识既有次序和阶梯,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无论是1998年设立的财经新闻专业,还是后来的汉语言文学、广告学、文化产业、书法等专业,既是中央财经大学适应时代进步的学科发展,也滋润培养出近30届各行各业的优秀校友。所以,亲爱的同学们,请相信自己,英雄不论出处,万物生长、各自高贵。

 

2002年本科毕业后我进入中国银行总行工作,因缘际会成为中国第一代私人银行从业者,历经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和北京银行总行近20年银行从业经历,2021年5月开始加盟创业,担任京华世家家族办公室和京华世家私募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京华世家成立于2016年,既是业内知名的家族办公室(Family Office),也是一家专业策略扎实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虽然已经毕业21年,但我始终追求学习与修行的融汇贯通,2006年我在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就读工商管理硕士;今年我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项目即将毕业。当然我也必须向大家坦白,人生的道场忙碌、不易、困惑、心酸。25年前十八岁来到北京如今已经人到中年,这25年中我们或许怀揣着一颗“红楼”的心,想结交“三国”的英雄,但发现步入的是“水浒”的世界,遇到了很多“西游”的妖魔。看清真相、依然热爱,我之心迹始终如一。

 

1687827424621081257.jpg

 

今天是各位同学人生再出发的日子,也是老师和同学们离别的日子。师生之情、同学之情是世间最珍贵的情谊。我至今依然记得1998年开学不久王强老师在新生见面会上勉励我们要在学业上具有“扎实的文史基础、熟练的财经技能、充盈的人文关怀”;莫林虎老师在我们班夺得校辩论赛冠军后在黑板上写下孟子的话“得天下英才教育之”;刘树勇老师在我们班毕业纪念册的卷首寄语:“沿着风的指引飘然而去。”我的知识储备一直受教于郭田勇、齐兰、刘桓、王瑞华、李志军等中央财经大学不同学科背景的老师们的授业解惑。当年负责我们管理工作的领导关珠老师、班主任杨秀芬老师,校团委孟志军、朱凌云、宋立岩老师等在那四年时光里给予我们的关爱陪伴至今。20多年来,亲爱的老师们于我如兄如父、亦师亦友。20多年来,大学同学一直是我们最贴心的朋友圈:他们已经成为彼此肝胆相照的亲人和朋友;大家在事业上相互赋能,在生活中相互扶持,在来来往往中一起变老。除了本届同学,不同年龄校友们相互支持和支撑、分享与传承也让我们受益终身。非洲有一句古老的谚语:要想走得快,那就一个人走;要想走得远,大家一起走。我相信同学们今后也会在曾经共同青春的起点,一起出发、一起远行。

 

在同学们毕业出发的时刻,我必须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中国的人口和城乡结构似乎已经走过了经济学家眼中的“刘易斯拐点”,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仍在深化。宏观世界正在面对“四大陷阱”:地缘政治、大国博弈的“修昔底德陷阱”、全球产业链重塑、脱钩断链的“萨缪尔森陷阱”、社会治理公信力的“塔西陀陷阱”以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力图解决的“中等收入陷阱”。所有关心中国经济的人都会思考,我们的未来将进入经济学上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哪一个阶段?日本人口老龄化、消费降级、企业和家庭资产负债表缩表、金融零利率的30年会给我们的未来带来哪些借鉴与启示?任何时代都有其特有的机遇和挑战。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篇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面对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我想跟即将出发的同学分享个人的三点感悟:

 

第一,保持热爱与自信。前些天大家热议拥抱阿根廷球星梅西的“追风少年”,除了看到了少年的激情绽放,我们更看到了激情背后的乐观与想象力。悲观者永远正确,乐观者赢得成功。悲观者收获事后诸葛亮的智慧,乐观者赢得过程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不管经济社会形势如何变化,没有永远躺赢的赛道,也不存在永远的核心资产,只有不断变化的C位赛道与适者生存的选手;只要“不被大风吹倒”、不被“内卷”吓跑,每个赛道永远有可以跑赢的胜者。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成年人的世界里是没有容易俩字——只有容易胖。财富与幸福不会天上掉馅饼,长路漫漫唯有自信和奋斗。

 

第二,保持终身学习、开诚求教的心态。未来的世界,不论我们身处哪个行业必须践行专业化、职业化的人生价值之路。最好的学区房是自己的书房或书架,最贵的奢侈品是自己的学识和修为。那些虚荣矫饰的大牌包包、精心粉饰的学历简历都是掩耳盗铃的一时幻象。对学历、履历的过分虚荣有时候会变成一种虚伪:靠牛皮大话混酒局不会让自己强大,靠浮夸包装不会让自身和团队专业。职场乃至整个生命中最珍贵的是你自己的一颗始终如一、敬业专注的真诚之心。晚清名臣曾国藩提出的“观人四法”是“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我想这是长者和旁人的观察角度,对我们自身来说就是要在社会大学里继续深造:开阔眼界、提高境界、把守边界。所谓开阔眼界就是积累经验、丰富见识,能够与专家里手平等对话;所谓提高境界就是每个人都是个人品牌的第一责任人,人生的道场里认真做事、公道为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自我赋能专业能力和人格魅力;所谓把守边界就是面对喧嚣的利益纷扰,行正道、走正路、得正果。

 

第三,不忘“家国同构”的责任担当。时代越喧嚣,越需要冷静思考。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知识精英,我们应该正确认知国家的方向感、市场的趋势感,把握工作岗位的使命感、个人与家庭的责任感。从现在开始知进退、懂取舍、有敬畏、懂常识。衷心祝愿大家踏实过好自己日子:面子是活给别人的,日子是过给自己的——这不是倡导精致的利己主义,而是国家和社会需要你们这一代人“为国多生”下一代。俞敏洪说:“生命最大的悲哀是你一个人自娱自乐。生命最伟大的地方是我们把善意传递给别的生命。”英雄不论出处,但人生要不忘来处。我们每一个毕业生力所能及多为家庭、家乡、同学、老师、同事和学校的贡献与回馈——虽然只是平凡的日常,但汇聚到一起就是我们这一代人讲信用信义、重社会责任、走人间正道的“宏大叙事”。这一点我也要与大家一起共勉。

 

且将诗酒收拾起,跨剑骑驴赴河山。毕业了,保持热爱、奔赴山海。祝各位老师和同学身体健康、家庭幸福!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我相信各位同学的明天一定长风破浪、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