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视点】恒大许家印离岸信托被击穿:海外信托“安全神话”破灭?


发布时间: 2025-10-09 | 作者: 京华世家 Deepseek

 

法律不会容忍信托成为欺诈的工具,离岸架构放大镜下的贪婪无处遁形。

 

香港高等法院在2025年9月16日作出历史性判决,对恒大集团创始人许家印的全球资产实施接管,并冻结其名下逾77亿美元资产。这场判决最引人注目的焦点,是法院裁定将其通过离岸信托持有的资产一并纳入接管范围,彻底击碎了“海外信托绝对安全”的幻想

曾经,离岸信托被中国富豪们视为资产保护的“诺亚方舟”,而今这艘方舟却在法律的洪流中倾覆。随着许家印海外信托被击穿,77亿美元“竹篮打水一场空”,一大波富豪也将彻夜难眠。

01

恒大危机与资产转移的对比

恒大集团的没落是中国企业史上最迅猛的坠落之一。这个曾经的“宇宙房企”在2025年8月25日正式从港交所退市,结束了16年的上市历程。

截至2023年6月,中国恒大总负债高达2.39万亿元,总资产仅1.74万亿元,净资产为-6442亿元,深陷资不抵债的境地。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恒大地产未能清偿的到期债务累计约3592亿元。

与恒大留下的巨额债务深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许家印为家人精心安排的海外家族信托。根据公开报道,许家印在恒大暴雷前就为子女设立了23亿美元的家族信托基金,受益人是他的两个儿子。

该信托设计精密,儿子们只能获取利息,不能支配本金,试图实现所谓的“债务隔离”。

许家印前妻丁玉梅也被曝在全球拥有多处豪宅。她在2022年通过离岸公司斥资4.6亿元人民币购入伦敦高端住宅项目“泰晤士城”的33套公寓,还在伦敦、加拿大等地拥有价值超过2.85亿美元的物业。

02

法院判决与法律原则解析

恒大集团自2021年爆发债务危机以来,其创始人许家印的商业帝国逐渐崩塌。2024年1月,中国恒大被香港高等法院判令清盘,黄咏诗和杜艾迪被委任为清盘人。

清盘人于2025年4月向法庭提出申请,要求委任他们作为许家印全部资产的接管人。这一请求在9月16日得到了香港高等法院的支持。

在法庭上,许家印的律师提出异议,称“任命接管人过于严厉,因为它会干涉许的私人事务”。但法官明确表示:“我不接受这一主张”。

法院最终判令由清盘人作为接管人,接管许家印的资产,包括他名下的财产和资产,以及他控制的公司。

许家印海外信托被香港法院“穿透”并纳入接管范围,核心原因并非信托工具本身失效,而是基于一个至关重要的法律原则:信托不能作为欺诈债权人的工具。

1.欺诈性转移原则

这是本案裁决的法律基石,该原则的核心是:任何旨在损害、延迟或欺骗现有或潜在债权人的资产转移行为,均属无效,法院有权撤销。

设立或注入资产的“时间点”是关键。法院会审查将资产注入信托时,委托人的财务状况。如果在那时,委托人已经资不抵债或濒临资不抵债,或者注入资产后导致其无力偿还已知债务,那么该转移行为就被视为具有“欺诈债权人”的意图。

在本案中,法院认定恒大早在2017年就已开始系统性财务造假,并在此之后仍进行巨额分红。许家印作为实际控制人,对此知情且主导。

因此,法院很可能认定,他在此后将个人资产注入信托的行为发生时,主观上明知公司债务危机即将爆发。

2.技术性离婚与信托安排的关联性

报道中提到,许家印与丁玉梅的离婚及资产转移安排,与信托计划很可能是同一套“资产保护策略”的不同步骤。

法院通过调查认定其离婚“缺乏真实情感破裂基础,具有显著避债动机”,这一认定极大地强化了“欺诈意图”的证据链。

如果连婚姻关系都可以被用作工具,那么其将资产转移至信托的行为就更难被认定为善意、合法的财产规划。

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法院运用“穿透式”审查,揭开了信托的合法面纱,直指其本质。

尽管报道未披露信托契约的具体条款,但此类为富豪设立的信托通常可能保留过多权力,如投资决策权、撤销权、变更受益人权等。

如果许家印作为委托人,实际上仍能像控制个人银行账户一样控制信托资产,那么法院很可能认定该信托是“虚假信托”或“委托人的延伸”。

在这种情况下,信托在法律上不具备真正的独立性,其资产被视为委托人的事实资产,因此必须用于清偿委托人的债务。

03

离岸信托的真正价值与局限

离岸信托作为一种财富传承工具,本身具有其合法性和价值。其真正价值在于合法的资产保护与财富传承,而非逃避债务或法律责任的工具。

从美国特拉华州衡平法院2025年5月2日对 In re CES 2007 Trust 一案的判决可以看出,合法设立的信托确实能够起到资产保护作用。

在该案中,法院驳回了债权人的诉求,认定该信托完全符合特拉华州《合格处置信托法》的法定要求,具备资产保护效力。

关键区别在于:美国案例中的信托是在债务产生前多年设立的,且委托人没有保留过度控制权;而许家印的信托是在债务危机爆发前匆忙设立的,明显旨在逃避即将到来的债务责任。

离岸信托的有效性建立在合法、诚信和早期规划的基础上。当信托被用于非法目的,当资产转移旨在欺诈债权人,再精巧的结构也难逃被穿透的命运。

04

对高净值人群的启示

香港法院的判决向全球富豪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法律尊重合法信托,但绝不容忍其被滥用为欺诈工具。

这一判决对全球高净值人群的财富规划产生深远影响。随着各国加强反避税、反洗钱及跨境金融监管合作,离岸金融中心的“保密优势”正在逐步削弱。

对于高净值人士而言,这意味着未来在进行财富规划时,必须更加谨慎,确保信托架构的合法性和独立性,避免因控制权问题导致资产被追索。

真正的“安全”源于合规、透明与诚信,而非复杂的法律结构。在财富规划中,时机把握至关重要。资产保护贵在“未雨绸缪”,应在财务健康、无潜在纠纷时尽早启动。

选择独立专业的受托人也至关重要。任命专业信托公司担任受托人,而非家庭成员或商业伙伴,可以增强信托结构的独立性和可信度。

尊重信托结构的独立性是关键。委托人应避免对信托资产行使过度控制权,并确保与受托人保持正常沟通和支付相关费用,以维护信托的合法地位。

------

未来,市场将密切关注恒大清盘人如何进一步处置这些资产,以及许家印及其关联方是否提出上诉。无论结果如何,这一判决已经对全球信托法律、跨境财富管理及债务执行产生深远影响。

对于高净值人群而言,真正的财富安全不是靠钻法律空子,而是靠光明正大的努力。毕竟,靠违法得来的财富,终究会连本带利还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