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之约,京华世家家族办公室董事长聂俊峰博士为美国管理学家丹尼斯·T. 贾菲(Dennis T. Jaffe)博士所著《传承:世代家族的财富管理观》一书的中文版(第二次印刷)作序推荐。
丹尼斯·T. 贾菲(Dennis T. Jaffe)博士是美国家族企业咨询领域的领先缔造者之一。他在耶鲁大学获得哲学学士学位、管理学硕士学位和社会学博士学位。作为一名管理学顾问和心理学家,他帮助多代家族制定治理措施,以培养下一代的领导能力,并确保金融组织和家族办公室持续不断地为其家族客户提供服务。他还是商业家族和金融服务公司项目中备受赞誉的演讲者和研讨会领导人。2005年,贾菲博士被家族企业协会(Family Firm Institute, FFI)授予贝克哈德奖(Beckhard Award)。FFI由组织发展理论先驱理查德·贝克哈德(Richard Beckhard) 于1985年发起创立。其初衷是搭建一个跨学科平台,汇聚企业主、学者(如心理学家、经济学家)及服务提供者(律师、家族办公室等),共同推动家族企业治理、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实务。 FFI是全球最早系统性研究家族企业的专业组织之一,其创办的《家族企业评论》(Family Business Review)为领域内首本权威学术期刊(1988年创刊),奠定了家族企业研究的学科基础。贝克哈德奖以理查德·贝克哈德命名,表彰其在组织发展(OD)及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模型的开创性贡献(如变革公式 D*V*Fs>R)。贝克哈德奖被公认为家族企业研究领域的最高荣誉,类比管理学领域的“麦格雷戈奖”。
《传承:世代家族的财富管理观》一书基于对全球 20个国家、100多家百年商业家族的深度访谈,围绕家族企业事业承继核心命题,提出 “双轮驱动”传承模型:家族动力轮:以家族价值观、幸福感为内核的凝聚力;控制力轮:通过家族理事会、基金会等制度化工具平衡权力。由此提出包括家族企业与家族成员人力资本、智力资本、社会资本、精神资本“四大资本”框架的“三权分立”与“动态风险评估矩阵”。 丹尼斯·T. 贾菲的理论被纳入花旗银行家族办公室服务框架,指导花旗集团对超富裕家族资产配置;他2003-2007年担任白宫顾问任期简还曾推动美国国会《家族企业支持法案》 的税务优化立法;他还在实务中主导了洛克菲勒家族第六代领导力培养计划,设计“影子董事会”机制让年轻成员参与决策。丹尼斯·T. 贾菲开创的 “家族系统繁荣”理论,强调财富传承需以家族成员福祉为核心,而非单纯财务增值。近年来其研究先后被哈佛商学院、欧洲家族企业研究所(EFB)列为教材。
《传承:世代家族的财富管理观》中文版由武鑫、王宇佳、吴桢郭联合翻译,2025年初出版首次印刷后登顶财经类畅销榜。豆瓣书评认为该书可谓财富“传家宝级指南”,读者称赞其将抽象价值观转化为可操作框架,打破“财富传承=金钱接力”的认知局限。该书第二次印刷版日前已经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明德书店、新华书店等图书经销机构在线下及京东、天猫、当当网等线上渠道发售。
推荐序:
破局中国式传承的“未了之局”
文/聂俊峰
岁序更迭,昭昭如愿。当21世纪的20年代即将过半,完整经历中国改革开放光辉岁月的“50后”与“60后”企业家们已经步入人生黄昏。从大历史的视野来看,这两代人无疑是历史上最为幸运的中国人。然而行至当下,关于他们事业与财富的传承将决定“有钱有后”的后代能否延续长辈的幸运。
与丹尼斯·T·贾菲博士在本书中为我们揭示的欧美家族百年传承路径不同,中国企业家今天面临的传承难题异常复杂而焦虑。宏观地缘经贸冲击、产业与科技转型换挡、家族代际传承过渡的“三期叠加”让中国民企企业传承的“未了局”充满变数与凶险。局面既令人深感岁月不待人的紧迫,也催促中国企业家群体增强传承接班的系统科学思维。然而遗憾的是,中国企业家们面对“传宗”接班的必答题时,基本处在无知无觉和半知半觉状态。所谓“无知无觉”就是对“身后事”采取回避的态度——所有的关于遗嘱、信托、保险等财富与事业传承的事务,在很多企业家那里“谈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所谓“半知半觉”就是对财富传承“遇人不淑、见事不明”。
企业家作为高净值人士,其身旁不乏目的性较强、情绪价值到位的各色机构和“卖方”人士,但是基于过往创业创富的人生辉煌,天然的自信甚至自负让他们很难信任与托付独立中立、专业靠谱的家族办公室团队并且由其长期陪伴。境内外大型金融机构虽然具有天然的信用优势,但是作为“卖方”不可能替企业家安排周全详尽的传承方案。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身后的继承风波以一场跨越代际的血缘诉讼,将中国民营企业传承的深层困境撕开于公众视野,更暴露出中国式传承最私密也最脆弱的软肋。要知道这已经是创始人宗庆后与专业人士特别是海外著名银行、境内律师及身旁亲信谋划“子女分家”信托+遗嘱并行的牌局。然而香港高等法院披露的宗庆后人生最后阶段的认知局限、手写遗嘱与“委托书”不专业甚至“错上加错”的安排充分说明:即使聪明如首富,传承的安排也可能陷入孤家寡人“草台班子”式的抉择:信任了不理想的人、选择了不周全的方案、留下了家族变乱混沌局。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企业家和高净值人士需要减少碎片化的信息干扰,就系统的传承认知进行补课。
当我合上丹尼斯·T·贾菲博士的《传承:世代家族的财富管理观》一书,那些关于全球百年家族企业的淬炼智慧,竟与中国民企的传承“家丑”形成刺眼映照。贾菲博士笔下“平衡传统与创新”“构建世代联盟”的普世法则,在中国语境下却遭遇三重独特的“未了之局”:一是“家长文化”与制度缺位的混沌之局;二是历史包袱与道德光环的“原罪”之局;三是在崇洋媚外与简单否定之间迷失的文化之局——中国家族办公室行业诞生十几年来,始终在两种迷思中摇摆:部分机构以境外杂志“买洋奖”装点门面,勾结“山寨罗斯柴尔德”招摇撞骗;公众则因所谓本土信托遭遇司法查扣的个案,轻信“中国信托无隔离”的谬论。学习海外传承经验,中国企业家、家族财富管理业者和公众媒体应该拜“真佛”、取“真经”而不是陷在“买境外杂志洋奖”和拜“山寨佛祖”的虚荣之中。我认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此番翻译《传承》一书可谓为行业取得一部“真经”。
本书作者丹尼斯·T. 贾菲(Dennis T. Jaffe)博士是美国家族企业咨询领域的领先缔造者之一。他在耶鲁大学获得哲学学士学位、管理学硕士学位和社会学博士学位。2005年贾菲被家族企业协会(Family Firm Institute, FFI)授予贝克哈德奖(Beckhard Award)。FFI由组织发展理论先驱理查德·贝克哈德(Richard Beckhard) 于1985年发起创立。全球范围内,FFI是最早系统性研究家族企业的专业组织之一,其创办的《家族企业评论》(Family Business Review)为领域内首本权威学术期刊(1988年创刊),奠定了家族企业研究的学科基础。贝克哈德奖以理查德·贝克哈德命名,表彰其在组织发展(OD)及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模型的开创性贡献(如变革公式 D*V*Fs>R)。贝克哈德奖被公认为家族企业研究领域的最高荣誉,类比管理学领域的“麦格雷戈奖”。丹尼斯·T. 贾菲的理论被纳入花旗银行家族办公室服务框架,指导花旗集团对超富裕家族资产配置;他2003-2007年担任白宫顾问任期内还曾推动美国国会《家族企业支持法案》 的税务优化立法;他还在实务中主导了洛克菲勒家族第六代领导力培养计划,设计“影子董事会”机制让年轻成员参与决策。丹尼斯·T. 贾菲开创的 “家族系统繁荣”理论,强调财富传承需以家族成员福祉为核心,而非单纯财务增值。近年来其研究先后被哈佛商学院、欧洲家族企业研究所(EFB)列为教材。
贾菲在本书的研究中揭示:百年企业的生命力源于“所有权信托化”的制度韧性——通过家族宪章、理事会与家族办公室实现所有权、管理权、受益权“三权分离”。我认为阅读本书既可以让企业家系统地而不是碎片地认知传承,也可以使服务企业家的财富管理机构有序而非“熵增”安排传承:中国式传承需要点亮“制度之光”。
在贾菲走访的全球百家百年企业中,洛克菲勒将慈善融入血脉,博世以家族宪法调和代际分歧,微软以股权信托保障控制权平稳过渡——这些案例无不印证:传承的本质不是财产转移,而是文化基因与治理能力的赓续。当然本书最珍贵的启示在于:中国民企的传承需要“中国解法”。我们既不必迷信离岸信托的“洋盾牌”,亦不可因噎废食否定本土工具。当2025年以来中国多座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地陆续启动不动产与股权信托登记试点时,企业家与高净值家庭更应把握历史契机。
岁月不待人,昭昭尽如愿。当1980年代创业的宗庆后乃至“九二派”一代企业家渐次谢幕,中国民企的传承已至破局时刻。愿贾菲博士此书成为企业家案头的明灯——人无完人,业有圆缺;血缘可隐,制度永彰。唯有以阳光下的制度弥补人性的缺憾,方能在岁月长河中,让家业如华夏文明般“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聂俊峰
京华世家家族办公室董事长、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讲席导师、北京大学战略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2025年夏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