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A股行情急转直下,脆弱的信心和恐慌情绪放大,普跌行情之下股票量化表现优于主观;大宗商品市场表现相对乐观,较多品种走出了上涨趋势,量化CTA业绩修复得以延续,表现整体好于主观CTA。从年初以来区间看,股票量化和主观CTA普遍实现正收益,股票多头和量化CTA管理人经历了多轮行情的转换、涨跌互现。
回顾上月,A股利好政策虽然先后出台,但市场在较为脆弱的信心和恐慌情绪之下不仅未出现行情的相应回暖,反而急速下跌,核心指数年内收益也纷纷由正转负,创业板指更是创下三年以来的新低。除科创50由于在最后4个交易日受“华为行情”拉动,最终月内跌幅大幅收窄之外,其他核心指数月内跌幅均超过5%,年初以来仍为正收益的核心指数目前仅剩上证指数,行业层面表现相对抗跌的是计算机、传媒等主题板块和受益于库存周期的煤炭和石油石化。本月主观多头产品中公私募普跌,公募股票型&偏股型基金收益的中位值和平均值约为-4.8%,年初以来区间统计值为-7.1%;量化指增在指数下跌基础上实现一定超额收益,体现了抗跌价值。
进入9月,政策的出台依然保持密集状态,房地产板块认房不认贷、首付比例下降、房贷利率降低等政策缓解了市场对目前宏观经济核心风险点的焦虑。当下市场机会在于估值持续位于底部区间,性价比较高,而信心脆弱的核心来自于宏观经济中的长期难点,这种修复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政策效果。对关注权益市场的多数投资者来说,当下都保有一定的股票仓位,建议增加持有耐心,降低仓位上的低胜率频繁操作,结构上适度均衡。在减少低胜率的择时“折腾”的与此同时,加强对于海外资产的关注和逐步配置,通过多元化“躺平”在更广的资产范围内实现收益来源的多元化和投资的分散。
近期量化交易受到监管关注和限制的消息同样引起了投资者的关注,客观来说,监管限制会对部分涉及高频交易和T0交易的策略产生影响,但对量化行业整体而言,更多是规范而非打压。从投资配置层面来看,量化策略通过模型和程序化交易捕捉市场非理性定价获取超额收益的价值持续存在,不必过于担心。不过,本次量化受到限制与量化策略近几年在市场中快速吸金、规模出现“现象级”增长有很大关联,也提醒了投资者,对任何策略的配置都需要保持相对理性的比例和节奏,无论业绩还是规模上的“追高”,都会带来一定的短期波动风险。
CTA策略上,短期存在库存和宏观预期叠加带来的利好,但对于长期趋势仍偏谨慎,对于量化CTA依然建议保持稳定配置,同时关注对市场震荡行情适应性较强的主观偏套利类CTA策略产品。8月大宗商品市场表现相对乐观,南华指数层面除有色金属之外价格中枢均有所上移。工业品中,供给趋紧对油价带来支撑,带动能化板块上扬;黑色受政策利好预期和供需紧平衡,在月初下探之后也有明显回升;有色金属盘面宏观因素主导较强,加之绝对价格水平较高,横盘震荡为主。在中短期趋势持续之下,本月量化CTA继续修复,整体表现好于主观CTA。